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這一方面來自于擴招帶來的大學生畢業數量的絕對增長,一方面來自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指導滯后,停留在只為畢業生提供單一的就業指導,缺乏全面的系統指導三是大學生對個人和職業了解不夠, 就業和擇業,是每個進入社會的求職者考慮的問題。那么根據個人的情況,又有怎樣的想法呢?現提供大學生職業規劃的三個關鍵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能在強手之中脫穎而出,撐起屬于自己的一片天,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選擇職業?怎樣規劃職業生涯?怎樣使自己處于優勢地位。只有做到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并擁有高度戰略眼光和較強學習能力的大學生,才能在就業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輔相成
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很多人才,社會需要決定著求職的環境。社會需要、市場需要,就是就業選擇的方向。首先,一個職業的前途是與社會需要息息相關的,只有準確把握社會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選擇的職業才有發展潛力,個人在職業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會增值,個人才能獲得比較大的發展空間,自我發展才會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職業選擇本身還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個人選擇單位,單位選擇個人。一個人在做職業選擇時,還要考慮用人單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這樣才能跟單位配對成功。 再次,職業選擇還要符合自己的實際。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和需求來選擇職業。所以在選擇職業時,不能完全憑主觀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個人的擇業脫離了社會和市場需要,他將很難被社會接納。只有把社會需要與個人的理想、抱負和志趣結合起來,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 、重視自我發展和職業前途
調查顯示,當代青年擇業時更加重視自我發展機會和職業的前途。在調查中,許多大學生都認識到,“到一個前景不妙的企業工作,意味著今天就業明天便失業”。他們認為,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能給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動力。如果一個企業前景不佳、缺乏后勁,即使工資收入暫時豐厚,也不能讓員工有穩定感。而對于當前的大學生來說, 大學專業不一定成為你職業選擇的方向。
三 、實力與努力并重
要在事業的領域里遨游,我以為,需要有一對翅膀——哲學和文學藝術。為什么呢?哲學給我們睿智,文藝給我們靈感。這是兩種不同的聰明,哲學聰明是一種理性的聰明,文藝聰明是一種直接的聰明。有這兩種聰明,我們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學和文藝是人生騰飛的兩個翅膀。,我以為,個人的發展是可以選擇的,知識的貯備決定了以后的發展道路。
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經歷史性地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的教育階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同時,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能在就業這條窄道上越走越寬?毫無疑問,實力與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領頭兵。一個人只有實力而不努力,這個人太懶;一個人只會努力而沒有實力,這個人太蠢。當一個人實力與努力并重時,成功之路也就離你不遠了。
轉自:遼寧省就業網
文章來源:時代光華
身處一個競爭激烈的職場,職場“閑人”有著相似的通?。汗ぷ鳑]有價值感,前途迷??床坏匠雎?span>;職業管理規劃發展危機深重,被邊緣化,成為了最易被踢出局的“隱形人”。
造成“閑”的原因可能來自主、客觀多方面,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事者缺乏對自我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的掌控和規劃。這類職場“閑職”往往可替代性強,缺乏目標和價值感,常此以往,不僅影響個人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職業心態,對長遠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生涯發展也極為不利。
職業管理規劃發展規劃師提醒職場“閑人”們,要尋找走出當前職業管理規劃發展困境的突破口,有三大策略可行:
策略一:“混沌”之時找方向
這些覺得苦悶的“職場閑人”們,大多是空耗大把時間的迷茫者。之所以會困惑的根本原因是,懵懵懂懂撞上了一條自己不適合也不了解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道路,始終無法正確判斷適合自己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方向。不喜歡、沒激情,不適合、不順利,造成了工作混沌和游離的狀態。
不僅如此,長期處于“混沌”狀態下的人,終日渾渾噩噩,工作能力差強人意,都使得“混沌”群體在尋求新工作的過程中無所適從,舉步維艱。更多人苦于不知道今后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生涯該如何起步,深陷于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的泥沼中無法自拔。
欲擺脫目前的“混沌”狀態,首先要“找方向”,即積極行動,做好準確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定位:
1、理性分析,調整心態
首先要理智客觀地審視自己目前的工作和心理狀態,把自己的性格與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的匹配和不匹配之處都如實地擺出來,理性分析目前工作不如意的深層原因。
2、分析利弊,揚長避短
找出自己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興趣所在,同時把自己過往的知識和經驗重新梳理,激活潛在的價值。
3、找準定位,遠離混沌
通過職業管理規劃發展取向、商業價值以及職業管理規劃發展機會三大系統找出的最佳職業管理規劃發展定位及職業管理規劃發展。澄清自己內心的想法,學會調整和溝通,在新的階段抓住最重要最想要的,牢牢鎖定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目標。
策略二:“悠閑”之際找事忙
假如暫時沒有很好跳槽機會,或者認為轉型的時機還未到,那么當前要做的就是充實那些空閑的時間,找事干,讓自己忙起來。
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定位,有計劃地參加一些有助于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生涯發展的培訓,可以是提升個人專業職業技能的培訓,也可以是提高自己表達、演講、銷售技巧等綜合能力的培訓,還可以加強自己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規劃意識,參加求職及職業管理規劃發展規劃技術方面的特訓等,以保持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另外,可以主動擴大自己的工作范圍,主動擔當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此剖翘嫠朔謸ぷ?,實則為自己贏得寶貴的工作經歷,也向老板展現了個人的能力,為將來爭取更大的工作平臺。
策略三:“邊緣”之上找機會
“閑”處待久了,壓力也小了,不受人重視,處在公司的邊緣地位,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做的工作沒有什么價值,得不到同事和上級的承認,產生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疲憊感。職業管理規劃發展規劃師認為,要積極擺脫這種狀態,“閑”人應該找機會來表達自己不希望被忽視的愿望,發出自己的聲音。
比如,可以與上司充分溝通,讓他知道你的職業管理規劃發展抱負和職業管理規劃發展發展規劃。抓住一些好的工作機會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包括多與同事交流,打開人脈等。
不過,面對形同“雞肋”甚至沒有希望改變的閑職,且真的干得不開心,發揮不了自己的特長,建議還是要果斷棄之,結合個人職業管理規劃發展定位和規劃,找一份更能展示和鍛煉個人能力的新平臺。
一項調查顯示,有七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理想工作的首要標準是“做自己喜歡并且有成就感的事,付出越多,得到越多”??梢娬业竭m合自己的工作,充實地工作,為更好的“收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是大多數人想要的。
盡管累到極點時,很多人會做一些希望能夠“錢多活少”的白日夢,可事實上,一旦真的“閑”下來,馬上又會陷入恐慌的危機。職場“閑人”想要盡快讓自己忙碌起來,認清自己,準確定位,盤活個人所具備的潛力和資源,規劃長遠才是關鍵。
解讀《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將面臨哪些主要任務?我國將在哪些方面找到突破口?
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個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展規劃,這一規劃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是國家人才發展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技能人才發展現狀如何?如何打造一支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同時又具備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日前,人社部有關負責同志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據統計,到2009年底,我國高技能人才達到2631萬人,比2004年底增加771萬人,增長約40%,高技?莧瞬耪技寄芾投咦芰康謀壤?4.7%。據預測,2015年和2020年,技能勞動者需求將分別比2009年增加近1900萬人和329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將分別增加約540萬人和990萬人。
培養好技能人才使用好技能人才
我國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的主要任務是:一是健全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二是完善公平公正、運行規范、管理科學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三是構建有效激勵、切實保障、合理流動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機制。四是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氛圍。五是形成多方參與、密切配合、共同推動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格局。
記者: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將面臨哪些主要任務?我國將在哪些方面找到突破口?
負責人:到2020年,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一是健全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組織、引導各類行業和企業,結合生產和技術發展需求,大力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新知識、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培訓,積極探索引導職工在實踐中學習和成才的有效途徑。推動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同時,建設一批城市公共職業技能實訓基地。
二是完善公平公正、運行規范、管理科學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符合技能人才特點的多元評價機制,進一步健全職業技能鑒定管理和質量監督制度,規范鑒定程序,構建和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
三是構建有效激勵、切實保障、合理流動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機制。以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為目標,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訓、考核、使用與待遇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完善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動和社會保障的各項政策,建立有利于激發高技能人才崗位責任感和創新創造活力,實現高技能人才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可持續發展的高技能人才使用機制。
四是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氛圍。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和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選拔和樹立一批優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使勞動光榮、技能成才的觀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是形成多方參與、密切配合、共同推動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高技能人才工作。
以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為龍頭,以加強技師、高級技師培訓為重點,我國將通過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重大政策,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高技能人才總量穩步增長,素質大幅度提高,使用效能明顯增強。重點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以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為龍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訓力度。以技師、高級技師培訓為重點,大力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到2020年底,全國新增350萬名技師、100萬名高級技師,使技師和高級技師總量達到1000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900萬人。圍繞十大振興產業、新興戰略性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行業(領域),依托具備高技能人才培訓能力的職業培訓機構和城市公共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到2020年底,全國建設1200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基本形成覆蓋重點產業和中心城市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網絡。同時,制定完善支持高技能人才成長的政策措施,制定貫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的辦法,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畢業生協商確定初次就業工資水平,對取得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參照大專畢業生待遇確定。
二是以實施青年技能就業培訓工程和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工程為重點,建立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進一步加強各類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并能適應其職業生涯不同階段需要的職業培訓制度,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職業培訓,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職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訓,使每個有培訓愿望的創業者參加一次創業培訓。
三是以制度創新為重點,健全高技能人才評價選拔制度。進一步突破年齡、資歷、身份和比例限制,積極探索和完善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多元評價機制,逐步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鑒定、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院校職業資格認證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辦法。
進一步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在發現和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中的作用,引導和帶動廣大企業職工和院校學生積極參加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活動,為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同時,按照世界技能組織的要求,積極組織我國優秀選手參加國際技能大賽,推動我國優秀技能人才走向世界。
四是以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為重點,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作用。鼓勵企業以崗位為基礎,建立高技能人才多層次發展通道并給予相應待遇,實現職業發展。鼓勵各級政府、行業、企業選拔生產、服務一線的優秀高技能人才,依托其所在單位建設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到2020年底,國家重點支持1000個左右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基本形成覆蓋重點行業、特色行業的技能傳承與推廣網絡。
五是以完善流動配置機制為重點,促進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動。暢通高技能人才流動渠道,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勞動爭議調解仲裁、人事檔案管理、就業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
六是以完善制度和落實政策為重點,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表彰機制。進一步完善以政府獎勵為導向,企業獎勵為主體,輔以必要的社會獎勵的高技能人才獎勵體系,不斷提升高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對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給予崇高榮譽并實行重獎。同時,重視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
七是以強化技術支持為重點,夯實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礎。加快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有關立法,完善培訓鑒定配套規章制度,將高技能人才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制定出臺《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條例》、《職業資格設置管理條例》等法規,修訂《職業技能鑒定規定》,制定出臺《技工院校管理辦法》等規章。
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健全科學的職業分類體系,建立各類人才能力素質標準。同時,加強職業技能鑒定管理人員、考評人員、質量督導人員和專家隊伍建設和管理。
八是切實加大投入,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經費保障。健全政府、用人單位、社會和個人多渠道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機制。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經費投入,確保高技能人才發展重大項目實施,并對高技能人才師資培訓、評選、表彰和教材開發等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
文章轉載于:中國就業網
解讀《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我國為什么要制定一部高技能人才發展規劃,這一規劃的現實背景是怎樣的?
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個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展規劃,這一規劃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綱領性文件。《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是國家人才發展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技能人才發展現狀如何?如何打造一支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同時又具備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日前,人社部有關負責同志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據統計,到2009年底,我國高技能人才達到2631萬人,比2004年底增加771萬人,增長約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總量的比例達24.7%。據預測,2015年和2020年,技能勞動者需求將分別比2009年增加近1900萬人和329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將分別增加約540萬人和990萬人。
高端帶動整體推進
《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將達到1.4億人,其中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達到3900萬人。同時,全國將建成1200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000個左右技能大師工作室。
記者:我國為什么要制定一部高技能人才發展規劃,這一規劃的現實背景是怎樣的?
負責人:發布《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政府指導調控作用和市場在高技能人才資源開發和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為基礎,以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為龍頭,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用好用活高技能人才為根本,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重點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氛圍,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推動技能勞動者隊伍的發展壯大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貫徹實施這一規劃,我們將堅持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市場調節與政府推動相結合的原則,二是產業政策與高技能人才開發政策相互協調的原則,三是高端帶動與整體推動有機結合的原則,四是機制建設與能力建設并重的原則。
文章轉載于:中國就業網